近日,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未来技术学院(海峡联合研究院)院长、民革省委会副主委秦源教授及未来技术学院郑平副教授带领“走进漳浦,科技赋能百香果产业”社会实践队,奔赴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大南坂镇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聚焦科技助农,深入田间地头、文化遗址与现代农业基地,书写了一段青春与乡土交织的生动篇章。
深入田野调研 赋能果树发展
7月5日,实践队首站走进新民村,围绕闽台特色果树产业展开实地走访。队员们与村民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百香果、菠萝等果树在种植过程中存在的病虫害防治、产量提升等问题,为后续科技帮扶奠定扎实基础。
图为实践队员走访新民村,与农户交流果树种植情况
调研结束后,实践队员受邀与村民共品清茶,队员用地道闽南话与村中长者亲切交谈,从风俗文化聊到农事生活,进一步增强了对乡村真实需求的理解和认同。
墙绘焕新颜 艺术点亮乡村风貌
7月6日-7日,实践队以“艺术+乡建”的形式,为新民村原本斑驳的墙面注入色彩与活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墙绘长廊。明快的色彩与乡村意象交相辉映,不仅美化了人居环境,也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乡村文化与青春温度。
图为实践队员创作文化墙绘,为乡村增添艺术风采
追寻红色记忆 汲取奋进力量
7月8日上午,实践队前往蔡新故居参观学习。通过史料阅读与专题访谈,队员们深入了解这位清代名臣清廉为政、重教兴才的一生。《蔡氏族训》和馆藏文物展现了士大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追求,对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具有深远启示。8日下午,实践队走进红军洞革命遗址,重温红三团英勇斗争的红色岁月。参观陈列实物与历史影像,队员们深刻感悟“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纷纷表示将传承红色基因,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队在蔡新故居前合影留念
深耕产业调研 聚焦品种攻关
7月9日-10日,团队前往福建闽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百香果育种基地调研学习。企业负责人许巡嵘详细介绍了自主选育的“钦蜜88号”品种特性和育苗技术,指出:“好品种是产业稳定的基石,突破种业瓶颈离不开科技力量。”并高度评价了秦源教授团队对企业品种创新及栽培技术研发方面的带动作用,并表示双方合作有助于培育更多懂农业且愿意在基层工作的青年农学人才,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为实践队与福建闽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许巡嵘、场长徐维强合影
随后,在两位指导教师和徐维强场长的带领下,队员们系统学习了百香果的嫁接与育苗技术,在实操中巩固理论知识,提升专业技能,深切体会到科技创新对农业稳定发展的关键意义。
图为秦源教授和郑平副教授指导实践队员学习百香果育苗技术
科学宣讲入田间 产业对接促振兴
7月11日,实践队师生在大南坂镇开展闽台特色果树科技宣讲会。秦源教授、郑平副教授及实践队员代表李登麟围绕菠萝与百香果的品种特性、栽培要点与育种技术等,向当地企业代表与果农进行深入讲解与交流,提供科学、实用的种植指导。
图为实践队员代表李登麟进行百香果品种特性及栽培管理科普宣讲
青春不散场 奋斗正当时
此次漳浦之行,实践队在调研中开阔视野,在实操中夯实本领,在宣讲中传播知识,在合作中凝聚力量。队员们纷纷表示,将不断锤炼专业素养,扎实积累基层经验,把所学所悟转化为服务“三农”的实际行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作为新时代的农林青年,实践队员将继续以脚踏实地的态度、科技兴农的理想,书写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作为。(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