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 近年来,为了维护职称评审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江苏省淮安市市人社局在职称申报和评审工作中,始终做到坚持“五项制度”,严格要求,严明程序,严守纪律,取得了广泛认可和良好的社会效应。
一是坚持“信息公开制”。在新版淮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的首页醒目位置,开设了“专业职称”窗口。及时将国家、省和我市的职称评审的政策条件、程序规则、工作安排、评审结果等在网站上进行公布,每年发布信息80多条。既达到了广泛宣传、方便专业技术人员查询的目的,又发挥了接受社会监督,提高职称工作透明度的作用。
二是坚持“诚信承诺制”。规定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申报时,提交《职称申报诚信承诺书》,以确保承诺的内容真实有效。《职称申报诚信承诺书》中,要明确个人承诺和单位承诺的主要内容,并要求本人亲笔签名和单位及单位领导签字盖章。对于在申报工作中弄虚作假的专业技术人员,取消其评审资格。对已取得的专业技术资格,予以撤销,三年内不准其再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对在审核工作中违反政策规定,不坚持标准条件,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的部门、单位,一经查实,将在媒体上曝光,并视情节轻重,决定是否停止该部门、单位下一年度的职称申报资格。通过有力措施,弄虚作假现象得到了明显遏制。
三是坚持“表决实名制”。在评委表决表上,增加了评委签名一栏,要求评委在表决表上签署本人姓名,进行实名表决,增强了评委的责任意识。同时,根据表决表对评委履职情况进行分析考核,对不能出以公心、客观公正、明显不称职的评委,通过评委会换届、平时维护调整等手段,及时调整退出评委库。
四是“异地交流制”。在各县区中小学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全部实行了评委异地交流,并要求交流比例不低于执行委员总数的50%,较好地避免了票决过程中人情票、关系票的发生。
五是坚持“面试答辩制”。加大面试答辩在评审工作中的权重,在建设工程、综合工程等评审中,要求对破格、转评、后学历的申报人员一律实行面试答辩,采用审阅材料、当面考核与专家评议相结合的办法,强化对申报人水平和能力的评价,使评审工作在科学性规范性上有了新的突破,评审质量进一步提高。积极在服务企业、事业单位上求创新、谋发展,基本建立起“社会和业内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社会化评价机制,发挥出良好的实际效果。(周正东 通讯员 蒋晓明 徐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