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区土地储备工作掠影
(大丰国土局开启金、仇杨华)
大丰是江苏东部、上海北翼的沿海城市,总面积3059平方公里,总人口72万,人均耕地0.1811公顷。还拥有112公里的海岸线,滩涂资源非常丰富,每年受洋潮的影响,淤涨2-3万亩土地,现拥有滩涂面积7.25万公顷。但大丰主城区建设较晚,缺乏规划,导致大丰城中有“村”,“村”中有厂,厂中有生产和生活区混杂零乱。“十二五”期间,该区土地储备中心在城市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充分发挥收购、储备等职能,为加快大丰城市发展、经济建设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加大土地收购储备工作力度,全力盘活土地资产
为了解全区土地储备资源,掌控土地市场,做到工作有的放矢,中心领导连续十多次组织有关人员现场办公进行实地踏看,帮助协调有关问题,在为各地开展土地储备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持的同时,也为中长期土地储备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土地储备计划,并报经区政府批准实施。按照土地储备计划,一是围绕老城区企业破产、异地迁建、退二进三抓好存量土地的储备;二是围绕开发区、工业园区抓好工业土地的储备;三是围绕新增土地抓好农转用土地的储备;四是抓好重点地块的储备,促进城市发展。“十二五”期间累计收储土地2300亩,融资10多亿元,强化了土地市场调控。从已收储的城区国有土地中,通过举办城建土地招商会形式,出让14宗土地1483亩,成交价24.1176亿元,实现收储融资、通平整理、出让供地、资产收益的土地收储运作模式,保证了城市规划的实施,增加了政府土地收益,促进了城市建设和发展。
二、超前做好拆迁等土地出让前期工作,确保及时供地
为努力达到“净地出让”工作目标,避免因交地时间及交地条件不确定而拖欠出让金的情况发生,实现土地交易工作全过程的良性循环。一是强化了与地方政府的拆迁联动合作机制,全力推进居民拆迁工作健康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大了土地储备项目地块的前期开发力度,不断细化和量化交地条件和标准,加强与区规划部门和区政基础配套设施各建设单位的协作,努力做到出让地块的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与地块的开发建设进度协调一致。三是严格征地程序,阳光操作,最大程度维护被征地群众合法权益。“十二五”期间共征地1.2万亩,涉及补偿资金3.26亿元,均通过征地补偿专户以实名存单形式发放,未发生一起克扣、侵占、截留、挪用行为。研究出台《大丰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暂行办法》、《大丰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实施细则》等文件,鼓励失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对征地项目按每亩8000元计提,目前基本生活保障资金专户已有1.44亿元,有力保障被征地农民老有所养。
三、拓宽土地储备融资平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土地收购储备资金需求量较大,为保证中心工作正常运行、规范运行,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该中心通过多途径解决资金难题。一是注重部门合作。按照《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的要求,以土地储备中心为融资平台,在规划、财政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与各金融机构磋商沟通,利用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协调互动,进行融资探索,形成了土地储备项目贷款的一系列规范。二是规范融资流程。在利用储备土地进行融资的过程中,探索出一条基本原则,即“依法规范、科学合理、规模适度、风险可控”。以收购土地为项目,收购地块为载体,中介机构合理评估为依据,地块未来收益为还款来源,收储土地抵押为担保,财政、国土部门从土地收益中先行还贷为承诺,建立规范统一的储备土地项目贷款流程,并严格依照执行,赢得了各级金融机构的信任。三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几年来,先后从农行、中行、农商银行、江苏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申请土地储备项目贷款10多亿元,用于城市招商地块的征地拆迁补偿和“三通一平”的前期开发,为城建土地招商和城市建设资金提供了保障,受到了大丰区政府的高度肯定和金融机构的认同,成为众家银行授信单位和诚信单位。区政府还专门设立了土地专项储备基金,每年拨付2000万元,为土地收储奠定了资金基础。
四、创新土地储备方式,破除用地指标瓶颈
大丰区工矿废弃地复垦试点工作从2014年开始实施,初期曾一度陷于停滞,主要原因是仅凭各镇的财力,难以化解砖瓦企业的巨额债务以及兑付职工的补偿安置、工程施工等费用。面对资金制约瓶颈问题,该区土地储备中心创新工作举措,主动参与收储,形成了由乡镇主体出资源,中心出资金,对新增耕地指标进行分成共享的新模式,既有效解决了项目复垦过程中的资金压力,又有效保障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也缓解了用地指标压力,一举三得,使得该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