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9月28日讯(记者 李婷婷)十月一日毓璜顶公园举办“文化毓璜,圣地烟台”大型非遗项目、文化项目展览,活动一切按部就班进行。近日,记者从毓璜顶公园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已经有一批非遗项目传承人进到毓璜顶公园进行布展。
已经布展的项目有烟台绒锈,烟台剪纸,面塑等。获得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中国传统工艺(剪纸)大赛银剪子奖的栖霞剪纸协会主席衣培娟老师是第一个入住毓璜顶公园非遗项目展览会的。衣老师说:“毓璜顶这个地方很适合进行传统文化项目打造,公园环境优美,本身又具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在这里打造传统文化基地特别接地气。所以我从济南非遗项目博览会回来之后就赶紧来到这里进行布展。”同时,衣老师也将在十一期间和游客互动,给游客示范如何剪纸,教给游客朋友剪纸。
获得第十二届民间文艺山花奖的面塑奇人王晓燕老师也来到毓璜顶公园,对自己的展厅进布置。”王晓燕,烟台人,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代表作品《金陵十二钗》2015年12月获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山花奖是国家级的民间文艺最高奖,与电影金鸡奖、戏曲梅花奖同属文艺界最高奖。王晓燕自小酷爱做手工,幼时在姥姥家长大,四五岁时,姥姥做面花,就会给我块面团,也跟着做。至今还记得当初在邻居家做面花小兔子受表扬的情景。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够记住并掌握的面花也越来越多,小兔子、燕子、蟾蜍、蟠龙、刺猬等等圣虫,以及正月十五的生肖灯、童男童女灯,9岁时在姥姥的指导下,做了第一个特殊意义的面人,因为姥姥说小孩子做的有灵性。而因为“手巧”,年节里做太阳饼上的圣虫,也成了我的专职……因为面花面人求吉纳福的祝愿寓意,节日里庆典时不同寓意的吉祥面花,成了她儿时最神圣也最有趣的记忆。
王晓燕说,我们要传承我们国家自己的东西,不能觉得这些东西已经过时了,其实只要有心,传统的东西也是很美的。比如说,现在时尚的新妈妈们不做传统面食了,喜欢西点,其实传统面花的手艺一样可以用来做蛋糕饼干的造型。王晓燕老师表示,毓璜顶公园举办大型非遗项目展览,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中华优秀的传统手艺,让孩子在玩乐中接触传统的手工艺术,只有了解了,懂得了,才可能在生活中运用它,才有机会发展它。民间艺术是薪火相传的事业,只有让这些民族文化的瑰宝融入生活,才能把这支亘古不息的造物文脉传习下去,我们承接的是民族文化的今天,孩子们是民族文化的明天和永远。
另外,像是来自台湾的陶笛也会亮相展览会,现场烧制手工琉璃制品也来到毓璜顶,文化民俗步行街有吃有喝有玩,届时将为大家呈现一份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