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站在河里,手托桥梁进行固定。孙亚男/摄
蝉鸣声中,小彤闭着眼睛,猫着腰,一手拽着栏杆,一手攥着拳,右脚刚挨在钢铁桥面上,瞬间缩了回来。她又试探着踏在桥面上,缓缓向前走。
“桥不是软的,是硬的啊。”走到第5步时,她睁开眼睛,犹豫着跺了跺桥面,扎着粉色头花的马尾辫甩了起来。她瞪大眼睛,速度也越来越快。在8月一个烈日炙烤的下午,这个8岁的小姑娘,沿着桥面往返10多趟。
小彤生活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雪山镇谢家村,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从桥上走过。15米宽的双河,横在她上学的必经之路上。可谢家村前面这条在夏天“能淹过妈妈头”的河流,自古没有桥。直到3天前,一支由80名学生组成的“无止桥”施工队抵达谢家村,这个近4000人的村子,才结束了无桥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