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30日专电 题: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玉米价格或进一步下行
新华社记者胡璐、刘开雄
今年是玉米临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定价+生产者补贴”新机制的第一年。当前东北地区新粮逐步进入收获上市阶段,据记者在黑龙江调研了解,受市场供应充足的影响,目前加工企业采购新粮的观望情绪浓厚,后期玉米价格或仍有下行空间。
2008年开始,我国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一度有效地实现了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农民增收等政策目标,但也同时推动近年来玉米价格逐年攀升。之后,虽然连年增产,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受经济形势影响,此外国内外玉米价差拉大导致进口替代挤占部分国内需求,玉米市场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问题,价格迫切需要市场化调整。
2016年国家正式将玉米临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定价+生产者补贴”新机制,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今年的玉米补贴政策也陆续出台,标志着市场化进程进一步提速。
从9月中下旬开始,东北地区就逐步进入新季玉米收割上市阶段。记者了解到,由于临储政策调整、新粮将大量上市等因素,黑龙江加工企业普遍预计后期玉米价格仍有下行空间,对采购非常谨慎,观望情绪浓厚。
黑龙江一家大型国有加工企业采购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他预计今年玉米开秤价将较去年大幅走低,不仅如此,等到春节后的明年二三月份,当地气温回升,玉米储存难度加大,价格将再次承压。
对于今年玉米价格可能出现的波动,一些农民也有所了解。记者在黑龙江肇东市向阳乡的一个村庄与农民交流时发现,虽然今年玉米价格可能低于心理预期,但不少农民仍会按照习惯,在10月中下旬收割完后直接售粮。
受到玉米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很多企业选择通过期货市场套保来规避价格风险。玉米和玉米淀粉期货交投活跃、交易规模达到历史新高。据大连商品交易所介绍,参与玉米交易的饲料企业生产规模占到全国的15%以上,参与玉米淀粉交易的淀粉企业生产规模占到全国的70%左右;一些玉米企业已开始使用期货点价方式开展现货贸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