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8 星期二

著名艺术家吕山川首次在福建举办个展

来源: 编辑:林峰峰

著名艺术家吕山川(右四) 与艺术界人士在其作品《大阅兵》前合影

吕山川福建首次个展人群络绎不绝

中国网10月01日讯(记者 胡光华 文图)今天下午,著名艺术家吕山川首次在福建举办个展。本次展览由融侨集团、宜美术馆主办,雅昌艺术网福建站、艺术东南协办,展出了吕山川十余幅代表性作品,包含宏大叙述的社会图景的《大阅兵》、《雪山》系列,以及艺术家个人体验的《晒大佛》、《鱼》系列。

据了解,吕山川过往的创作一直以景观化的社会图景作为表现对象,在他最新的创作中则进一步推进这一议题的深度,关注绘画本身在公关空间中的个人表现。正如艺评家黄笃曾说的:“吕山川的绘画基本与发生的新闻或事件图像有关,但他完全是个人化地选择图像”。

“景观”(Spectacle)一词,源于法国思想家居伊∙德博(Guy Debord, 1931-1994)的新社会理论批判著作《景观社会》。在书中,德博所指的“景观”并非具体的景观,而是幻化出来的视觉表象,他认为“景观”的存在是对於本真生活的遮蔽,使得大多数人被少数人的景观性表演所操控。可以看到,所谓“景观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赖视觉,重视图像”,现代社会中虚幻的影像已取代了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互动,景观成为了现实。

著名艺评家何桂彦曾提到:“在具体的创作中,吕山川并没有直接去复制这些新闻图像,更不是简单地对其进行‘再现’,相反对它们予以重新的‘编码’,而这个‘编码’的过程,不仅仅体现为主观表现性的形式语言,更重要的是在视觉的陌生化处理中使此前的场景变为一种新的社会景观。”

以2009年创作的《广场》系列为标志,吕山川的作品开始呈现出一种新的特征——作为景观的社会风景。以某种非预定俗称的绘画方式对平面图像进行叩问,以表现某个事件和新闻背后的真实,这种“当下性”与社会风景背后的真实,如艺术家自己所言“我的作品还不是现实主义,不是把一件事情描述下来,而是带有很多我个人的情绪和感情在里面。”著名艺评家范迪安在评吕山川作品时也曾说:“‘当下性’要看艺术家是否很好的用艺术方式贴近精神共振。绘画如果与当下的社会精神形态有关联,就一定会有一种真正的‘当下性’”。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