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脚下,秋风瑟瑟。曾经金戈铁马的古北口村,如今成为吸引八方游客的北京传统古村落之一。
5点,睡下才三个钟头,刘广金就起床开始为客人忙活早饭了。他家的农家院在通往古北口村的必经之路上,又有专门停车的地方,一到节假日常常爆满。国庆假期前小半个月,他家17间客房就全都订出去了。
去年,他的农家院刚刚开张,左思右想专门取名叫“鑫升缘”。一年下来,老客人介绍着新客人来,家门口的停车场难得有清闲的时候。在整个古北口村,像刘广金这样的民俗旅游接待户已占到70%。
可就在十几年前,古北口村还是一片萧条。村里耕地少,各家能种上点玉米已经挺知足了。“一年种的粮食养活一口人都费劲。”刘广金回忆,因为没地种,年轻人都跑到城里打工了,他自己也给人开车跑起运输。
在村支书宋立滨看来,没法靠天、靠地吃饭,只能另找路子了,好在古北口村并不是没有“宝贝”。历经风雨磨砺的古北口村,独具边塞村落的古风古韵,这成为发展旅游休闲经济的宝贵财富。山上,有蟠龙山、卧虎山长城和北京地区最古老的北齐长城;山下,七郎坟、令公庙、琉璃影壁等串起了清康熙出关时修建的古御道。
为了重塑边塞文化,村子参照当年的历史文献复古改造,整条御道宽4米,长1500米,全部用花岗岩板铺成。御道两边,传统民居错落有致,家家户户都有地道的农家美味。就算是闲聊几句,像刘广金这样的民俗户总能给游客讲讲古御道的趣闻、古北口抗战的惨烈以及最原汁原味的京郊特色民俗。
老味道留住了,可民俗户接待水平不能还是老样子。2009年,宋立滨开始提倡村里的农家院配备卫生间,村里专门补贴改造费用的一半;第二年,他又开始推广厨房改造,瓷砖到顶图个干净;近几年,村里在被褥、洗浴用品的标准上下功夫,甚至推广起卫生间干湿分开。
旅游资源的整体改造升级,让古北口村的名声越传越远。最近三年,村里的旅游年收入均破千万元,并保持着20%到30%的增长速度。
在全市范围,包括古北口村在内的24个古村落已经被列入重点升级改造的名单。市旅游委组织专业队伍对这些传统村落展开了全面调研,并量身定制了“五个一工程”,即为每个传统村落编制一本旅游开发建议书,制作一本旅游宣传册,建设一个旅游咨询站、一个生态旅游厕所和一个免费WIFI站。
“这些传统村落在提升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的同时,也要在保护和开发中留住乡愁,充分挖掘古村落文化。”市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