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时节的北疆边陲,已是凉意袭人,秋意挂枝。边关的拂晓刚刚褪去夜雾的轻纱,万物似乎还在沉睡。在图们江入海口处中俄朝三国交界的防川哨所,担负执勤任务的哨兵已整装待发。
迎着清晨的第一缕曙光,官兵们踏上了每天都要至少走上两遍的4.4公里边防巡逻路。
四队班长唐超是哨所兵龄最长的老兵。戍守边关13年,他不仅见证了边关日新月异的变化,也从一名边防执勤的“门外汉”,变成了一名边防线上的执勤通。巡逻路上,他一边修理“振动光纤”的前端,一边告诉记者,有了视频监控、阻拦报警、战场侦察等信息化边境管控设施,就算坐在勤务指挥室里,对边境情况也能一目了然。
检修完通讯线路,记者随巡逻组来到“土字牌”边。此时,这里已挤满了慕名而来的游客,一位边防战士正热情地向他们介绍这里的历史。省军区某边防团防川哨所所长江帆告诉记者,作为驻守祖国北疆的国门卫士,他们将牢牢树立精兵戍边、精武固防的责任意识,打造出牢不可破、坚不可摧的边关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