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7 星期一

老团长守护家乡戏 志愿者盼祁剧永传承

来源:中国网 编辑:颜学辉

祁剧早年剧本

查阅古资料

中国网7月27日讯(通讯员 汪心怡 裴锦泽/文 黄晨燕/图)“这是我们80年代出演时的照片,这个是我,当时我才19岁”53岁的伊宏泽指着墙上的一幅黑白照片回忆起了曾经“辉煌”的年代。7月24日下午5点,赴宁化精准扶贫实践团队的青年志愿者们在宁化县河龙乡河龙村驻村第一书记温仕祥的带领下前往河龙乡上伊村祁剧团,拜访老团长伊宏泽,助力乡村剧团的传承与发展。

祁剧是两百多年前从湖南传入闽西河龙的一个剧种。据伊宏泽介绍,当年湖南人漂泊至此,于是在河龙扎根并教本地人唱戏,为了适应当地人的需求,祁剧用河龙当地方言演唱。“当年我们的老前辈都很不容易,条件差,需要上山砍松树做灯;没有道具,就自制道具,比如用麻绳做胡须。”提起祁剧的历史,伊宏泽感慨万分。采访时,戏班里另一位成员就拿出了一个大袋子,从袋子里拿出了一大摞的剧本。“这些都是我们老前辈留给我们的剧本,你看,这个是解放前的——那个,是1951年的。”志愿者们蹲了下来,仔细翻看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发黄而又带有点腐味的册子上呈现着先人用细腻而工整的正楷字誊写的剧本,一行行,一列列,一册册,都凝聚着先人的汗水和结晶。“这么珍贵的东西应该放进博物馆保存起来,破损了就太可惜了啊!”志愿者汪心怡小心翼翼地拂去册子上的灰尘,和同伴们一起把剧本工工整整地梳理了一遍。

“我们一出场大家都不说话了,都看我们演戏”祁剧在当地很受民众欢迎,每到庙会或是过春节,当地都会演上几天祁剧,伊宏泽的剧团不仅在河龙演戏,还会到处巡演,而且各个乡都要提前一年预定好下一年的演出。由于当前的戏剧行业收益不太乐观,伊宏泽和他的成员们都是凭兴趣在演戏,没有工资又赚不了钱,每年添置道具还需自掏腰包,对于这个剧团而言演戏更多的是对文化的守护与传承。问起河龙祁剧的发展现状,伊宏泽介绍说,现在他的戏班里有大约二十来个人,年轻人有四五个,但是每年正月十五过后,年轻人上学的上学,当兵的当兵,也就剩下十来个,主演只有九个,戏班里的演员们平时也忙农活,只有在秋季和春节时出演。

对于这个已经传承百年的剧团,志愿者们望着墙上挂满了的各个乡村送给他们的锦旗而感慨:河龙祁剧发展现状不容乐观,随着老一辈祁剧艺人的逐渐老去和逝去,坚持传承这笔地方文化遗产的人数正在日益减少。如何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志愿者们希望有更多的媒体报道和社会关注,当剧团成员们不再为生计而奔波时,文化的传承才有了更好的物质保障。下一步,志愿者们将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介对这个古老的剧团进行宣传,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方式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和保护这一份传统文化的经典。

对于这个已经传承百年的剧团,志愿者们望着墙上挂满了的各个乡村送给他们的锦旗而感慨:河龙祁剧发展现状不容乐观,随着老一辈祁剧艺人的逐渐老去和逝去,坚持传承这笔地方文化遗产的人数正在日益减少。如何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志愿者们希望有更多的媒体报道和社会关注,当剧团成员们不再为生计而奔波时,文化的传承才有了更好的物质保障。下一步,志愿者们将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介对这个古老的剧团进行宣传,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方式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和保护这一份传统文化的经典。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