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农业部部长李书城,中共“一大”在她家中召开。昨日,记者在百步亭社区见到李声英老人,99岁的她精神矍铄。
一套37平米的廉租房里,简单的家具是李声英老人的所有家当。逼仄的客厅勉强能容6人立足。6年前,李声英祖孙三代四人,还挤在大智街一处仅32平方米的老房子里生活,那里承载着老人大半辈子的记忆。2009年我省征集功勋人物资料时,外孙陈龙整理了一份李书城的资料上报,有关方面才了解到李声英老人的身世,为老人办理了最高额度的低保。随后,又为老人在百步亭办理了一套37平方米的廉租房。
李声英的父亲李书城是潜江人,曾协助黄兴领导武昌辛亥首义,中共“一大”就是在他和胞弟李汉俊上海的家中召开。出生名门,李声英却未享受太多荣光。她1917年出生于上海,刚出生21天就失去母亲。幼年时期被寄养在乡下,青年时期独自在北京求学,而父亲一直在武汉工作。李声英说,本来考上了燕京大学,因为没钱所以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学习音乐,毕业之后曾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小短暂任教。
1945年抗战胜利后,李声英从北京随父亲李书城来到武汉,在武汉大学附小当教师。新中国成立后,父亲赴京任职,她和丈夫一直留在武汉。孩子们出生后,李声英辞掉工作在家带孩子,全家7口人生活全靠丈夫做兽医的微薄工资。“很少跟人提及自己的家世。”李声英说,儿女们都是长大后慢慢从书里、文史资料里了解这个家族。父亲临走的时候说,“我没有钱,只有一片心。希望你们好好学习,为国家做好事。”
铭记着父亲的教诲,李声英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向组织开口。曾经想入党,但想想自己离党员的距离太远,也一直没敢提出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