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6 星期六

郑州紫荆山104路排队上车现象持续16年成风景

来源:大河网 编辑:林峰峰

乘客有序上车

河南商报记者 张郁/摄

河南商报记者 崔文 吴智星

望眼欲穿的乘客,见到公交车驶来,便蜂拥而上,恨不得挤破车门。

这是不少公交站台常见的乘车现象,但是在郑州紫荆山立交桥下的104路场站,就不会遇到。

而且,如果你在104场站候车时不排队,还会遭受冷眼与鄙视。

郑州的104路为什么会出现排队上车现象?它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场景】

小伙想插队上车

被大妈数落一顿

这天下午6点,郑州已步入晚高峰,下班的人群逐渐拥入地铁站和公交站。

在紫荆山百货下的公交站,此时三四十名乘客在等候公交,台阶上站不下,有人索性站在了非机动车道上。

可就在200米外的紫荆山立交桥下,一辆104路渐渐驶入始发站,准备出发。

这里也有近20名乘客等候上车,但与紫荆山百货下拥挤的站台相比,这里却整齐地排着长队。

1分钟后,104路车门打开,排队的乘客一个个有序上车,然后出发。

两分钟后,又有新的乘客前来乘车。只见第一个人站好后,第二个人便自觉地排在其身后,第三个、第四个……每人都是如此。

开始上车时,一名小伙子匆匆跑来,试图上前“混”进上车的人群,不料被身后一位大妈看到,“这都排着队呢,你咋恁不自觉?”

小伙子的脸一下红了,随即走向了队尾。

【持久】

104路排队现象

已有十几年历史

在紫荆山立交桥下想坐104路,不排队怎么就不好意思上车了?

采访中,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在紫荆山立交桥下的104路始发站,必须排队才能上车,这一现象已经持续了16年。

“之前在这儿上104路,也是人挤人。”在人民路上居住的蔡阿姨说,“上个车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似的’,大概2000年后,就渐渐排队上车了。”

65岁的刘阿姨,经常会乘坐104路去西郊的女儿家。她介绍,十几年来,她每次在紫荆山坐104路,都会排队,“排队的人都没啥怨言。”地铁1号线开通后,虽然乘地铁也能到女儿家,但刘阿姨还是选择104路,“光排队这个现象,就觉得它温馨、舒适。”

“在地铁没开通前,乘坐104路的乘客非常多。”104路调度员张红霞说,她记得曾经有人专门跑过来问她,“排这队是不是等着免费领啥东西呢?”当知道是排队乘车时,其大呼不可思议。

据一位104路老乘客黄女士说,虽然之前排队人多,但队伍整齐,秩序井然,“场地有限,队伍就折成L形或S形,也没见人大声喧哗,上车时,队伍也是平稳向前移动。”

104路排队乘车的新闻和图片也常见诸报端。一位外地乘客就对104路排队乘车现象感到吃惊,“这么多人能有序地上一辆车已经不容易了,更何况坚持了这么多年。”

【起因】

只是一个简单的尝试

没想到一做就是16年

李应臣是104路上的老队长,也是排队乘车的发起者。

2000年,104路“鸟枪换炮”,换上了18台武汉产的新车。“车好看,踏板低,老年人上下车方便。”说起新车,已退休的李应臣如数家珍,“车多了,好看了,乘客也一下子变多了。”

“人这么多,能不能倡导大家排队乘车呢?怎么说紫荆山也是郑州的一个窗口啊!” 李应臣又考虑到104路的乘客以白领、沿线政府机关的上班族居多,“乘客素质比较高,于是决定试一试。”

穿着孔雀蓝制服,配上红绶带,没过几天,下了班的女车长就摇身一变成了志愿者,自发站在场站,引导乘客排队乘车。

因为在高峰期,104路的车次间隔为3分钟,排队也没有影响到乘客的正常出行。看到倡导排队,一些老人也自发加入志愿者行列之中,看到插队不排队的人还会口头教训一番。

“说到排队,谁不支持?”坐了28年104路的刘明远老人说。

还别说,真有不支持的。

张红霞记得,当她还是车长参加志愿活动时,曾有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奶奶,经常搬着马扎就坐在公交前门候车区,也不排队,“好说歹说,怎么说她都不动。”

后来,她灵机一动,直接下车将老人扶到车上,还给老人找了个座,“三四次下来,老人也不好意思了,自己开始排队。”

16年来,经过张红霞等人一点一滴的努力,现在不管老人还是青年人,都会自觉排队,而排队也已成为104路的标识。

【延伸】

104路曾是郑州

重要公交线路

1988年,104路正式开通。

那时,郑州没有地铁,也没有万达、国贸360等大型商超,以及郑东新区CBD中央商务区,当时的郑州,要数三个地方最热闹,那就是火车站地区、紫荆山和国棉厂。

104路连通了其中两个。由于与众多政府机关距离不远,紫荆山无疑是当时郑州的“政治中心”,周围小区也相对集中;而盛极一时的国棉厂,也因为职工的进驻,热闹非凡。紫荆山和国棉六厂作为104路的始末站,客流众多。

在这8.1公里长的线路上,途经紫荆山公园、人民公园、碧沙岗公园等公园,和郑大二附院、郑大一附院(前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医院,也让104路“吃香得很”。

从最开始运营的8台车辆到现在的15台车辆,从有人售票到无人售票,从电车到新能源车,104路每一次的革新,都反映着郑州这座城市的发展。

讨论

排队乘车

是否应全面推广

在北上广等一些相对发达地区,排队乘车现象相对较多,在北京前门、长安街等重点公交站,要么有围栏,要么有标线,能间接地提醒乘客排队。

在内地,如郑州104路的排队现象依然稀缺,拥挤、推搡则是常态。

想建设一座文明、现代之城,排队乘车是一项基本准则。不过由于配套设施、制度建设、人员素质等因素制约,让排队乘车成为常态似乎还任重道远。

出行是市民日常生活的一大部分,你认为郑州是否应该全面排队乘车,对于促进这项工作有无好的办法?均可以在河南商报“记者陪你去办事儿(hnsbpb)”公众号后台留言,或者拨打河南商报记者电话:

13526795768、18539271543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