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十月,人们热衷于登高远眺和徒步赏秋。10日早上天刚刚亮,大通老爷山还沉浸在薄薄的雾霭中,大批户外运动爱好者已迎着瑟瑟秋风进入景区。50岁的杨增芳就是其中一员,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内,他边爬山边拉伸、踢腿,这是他每天的必修课。
杨增芳是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一名中学教师,虽然平时的工作单调、繁忙,但他的生活却因偶然的一次徒而变得丰富起来。大通老爷山不仅是西宁有名的旅游景区,还是当地群众休闲健身的好场所。每天一大早很多人登山徒步、运动锻炼,杨增芳是他们中的一员。“每天爬完老爷山再上班的习惯,我已经坚持了十年。每天从老爷山正门的火烧台爬到长廊的顶端,沿着老年路回来,再去上班。这几乎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项必修课。”他回忆起自己和老爷山的故事时说。
因为多年的攀爬,杨增芳膝盖出现不适,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放弃了每天爬山的习惯。不能经常爬山了,他就在家周围活动。每天饭后他就去徒步,路程一般在7千米左右。随着徒步时间变长,他的徒步线路也越来越长,自己也规划了一些徒步线路。老爷山至娘娘山瑶池、庙沟至湟中李家山、桥头至塘坊等等,两三年之内,他从单独徒步到组织徒步小团队,不仅走遍了大通,还学了很多野外生存和救治的知识、技巧。
“大通走遍了,就寻找更远的路线。为了远途徒步的安全,我加入了一个徒步俱乐部,接受了专业的徒步训练和野外生存训练。”杨增芳说从那以后,他的徒步路线就越来越远了,“互助北山、循化孟达天池等,都是自己组织去的。从2015年初,我开始参加一些难度较大的知名徒步活动,比如‘穿越秘境黄南’‘穿越柴达木’‘行走中华水塔’等徒步活动。”
虽然徒步很辛苦,但在杨增芳看来,无限美景在险峰,徒步过程中的美景和故事更吸引人。有一次,他在大通塘坊徒步时,因为地图导航错误,他和徒步小分队完全依靠野外生存技巧,最终看到了石屋美景。“那条路风景很美,但很少有人去过,我们很幸运。石屋简直鬼斧神工,非常震撼!”回忆起那次徒步,他依然充满自豪。在今年的“穿越柴达木”徒步活动中,很多人因为荒漠炎热的天气和恶毒的蚊子,选择了放弃。但他没有放弃,走到了终点。“七夕那天,看到了外星人遗址,从托素湖和可鲁克湖两个‘情人湖’边走过,是一种很美好的回忆!”他说着笑了起来。
徒步这么多年来,杨增芳不仅身体越来越健康,还对本地的各种文化越来越熟悉。“徒步是一种很好的健身和亲近大自然的方式。现在,在我和学校其他徒步爱好者的带动下,我们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师生徒步活动。学生们很喜欢,不仅劳逸结合,还学到了很多动植物科普知识,一举两得。”在他看来,远途徒步还能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
“活到老,走到老,这样的生活才不单调!”杨增芳下一步将参加“环青海湖全国徒步大会”,用脚步丈量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