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 有人用尽毕生精力去追求惊心动魄的人生,有人却甘于享受一生的平凡。其实,人生美丽异彩纷呈,平凡的人生亦有其美丽的真谛。如果说,人生可以用色调来形容的话,对太和县信访局魏芳同志来说,从走上信访工作岗位的那天起,忠诚和奉献就是其工作生活的主色彩,刚过不惑之年的她,用忠诚和奉献诠释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魏芳同志1998年开始从事信访工作,在信访局有个绰号叫“魏三刀”,这是因为魏芳同志在这十八年中做了三次手术,挨了三刀,所以大家送她外号“魏三刀”。因为工作的繁忙令她疏于对自身健康的检查,今年4月份,绰号升级成“魏四刀”,而此时正值全省集中依法清理化解重点信访事项专项行动刚刚开始,她赶在术前做好了专项行动工作的方案,术后不到一个月,专项行动到了精准化解、合力攻坚破解阶段,她拖着尚未复原的身体,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她对自己很冷酷,但是对群众很热心。十八年来,自觉努力践行“为党委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的信访宗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当孩子需要她照顾,当家庭需要她付出的时候,她舍小家为大家,奔走在督查、走访、接劝返的路上。为了工作,她曾经一次次用谎言欺骗了孩子,而把忠诚和热情送给了信访工作,送给了信访群众。
近些年来,人们把信访工作喻为“天下第一烦”的工作,信访干部每天接触到的每一封信、每一个人都是带着怨气、带着怒气、带着悲伤情绪而来的人群,长期的信访工作环境是对一个人心智承受能力的挑战和考验。而对于从事这项工作十八年的魏芳同志来说,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情绪和心态是多么的不易,她常说要想做好信访工作,就只有九个字,那就是“有热情、用真情、要动情”。她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旧县镇信访户陈某,由于夫妻二人遭遇车祸,肇事车辆逃逸而处理无果,多次越级上访。十多年间,她多次为陈某协调解决其儿子当兵入伍、退伍就业、家庭生活困难救助等问题。某一年间,其带病上访,昏倒在来访接待室,魏芳同志跟随急救车把她送到医院救治,垫付了医药费,并且一直看护到其家人到来。数十次到该信访人家中走访,送去米、面、救济钱款等,亲自到市场购买粮食种子送到其家中,多方予以帮扶,信访人视其为亲人,每次见到都会问道:“你家的娃还好吧?该长好大了吧?”有时还会说道:“你送我的衣服,我还穿着呢!”
城关镇居民陈某某,由于儿子遭遇车祸,法院判决后赔偿款一直未能执行。多次越级上访,情绪激烈,哭闹不止,甚至以死相胁。有一次在市委领导办公室门前欲喝药自杀,接到通知后,魏芳同志及时赶去将其接回。在陪同返回的路上,不断与其沟通。在陈某某的不停哭诉中,了解到,其小儿子出事后,丈夫一直在外打工,大儿子无工作,家庭生活非常困难。春节前夕,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魏芳同志会同城关镇、社区、辖区派出所等同志到其家中走访慰问,送去救助金,帮其家庭度过难关,后又数次协调市容局,将其大儿子安排做城管工作。
魏芳同志在省值班期间,二郎乡田某夫妇由于女儿被害,对公安查处结果不服,带着他们8岁的外甥女,在省政府门前下跪,情绪异常激动。魏芳同志得到消息后,赶到现场,经过劝解,把他们带到了自己所住的宾馆,由于田某夫妇二人多年在外上访,平时以捡破烂、乞讨为生,浑身脏臭,服务员不让他们进入宾馆,经过劝说,只能让他们座在接待大厅里。看着他们身边带着的不满十岁的孩子,满脸污垢,衣衫褴褛,魏芳心里感到一阵阵心酸。多么可怜的孩子!看到这,魏芳什么也没说,她给孩子买来了衣服,买来吃的,把她带到自己的房间,给她洗了一个澡。看到这一切,田某夫妇再也没有了那种呼天抢地的狂喊暴怒,而是老泪纵横,激动地说:“多年来,我们走到哪里都是看人白眼,从没一个人像你这样把我们当人看,我们也想让孩子回家去上学,不让她再跟着我们受苦了”。经过长谈,老两口当即表示,听从安排,让孩子回家上学,回家去解决问题。
面对群众的疾苦,魏芳同志用她的热情、真情,关心着他们、帮助着他们。
2015年冬,为协调一起三跨三分离的信访事项,魏芳同志不顾身体生病,女儿即将面临高考的困境,毅然远赴河北省定州市,帮助信访人鲍某协调解决问题。郭庙乡鲍某,十几年前同丈夫到河北做生意,由于与他人纠纷,店面被烧、遭人殴打,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而非正常上访。为化解该信访事项,魏芳同志积极协调信访人所在乡镇,了解其家庭情况,得知其丈夫已与她离婚,独自一人带着女儿生活,生活非常困难。每一次来到信访局鲍某就会一直哭个不停。经过耐心劝解,魏芳同志积极引导她重塑生活的信心。知道她有厨师的手艺,多方为她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寻找店面,开了一家板面馆。鲍某多次动情的说:“姐,非常感激你的帮助,我本来不想活了,如果没有你,没有太和信访局、没有郭庙乡,就没有我的今天,你们都是好人!”
魏芳同志把青春和热情奉献给了信访事业,奉献给了数以万计的人民群众,数十年如一日,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拿群众当亲人,做群众的贴心人,在太和县信访局平凡的岗位上,象一朵向阳花默默地绽放着,馨香而沁远。(潘书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