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面对一堆山珍海味,却食不甘味,但又舍不得放着过期或丢进垃圾桶时,你该怎么办?泉州首台“分享冰箱”今日现身市区鲤城区南俊新街执节巷巷内牛肉馆门口,附近的饭店和居民都可以将自家富余且完好的食物放入冰箱中,冰箱24小时开放,有需要的人可以随时免费拿取。这个做法到底好不好?是否值得提倡?记者进行了现场探访。(记者吴志明文/图)
现场:店家共享冰箱 分享爱心的力量
今日下午,记者在南俊新街执节巷现场探访时,看到了这台“分享冰箱”,它放置在巷内牛肉馆店门外左侧,店主还给它安装了一个古色古香的木头“家”,冰箱上面还有个小小的屋檐,看起来很亲切。冰箱内分成一层一层,只有最上面一层放着几包饼干,还有几份米饭和牛排。
冰箱旁边有一个玻璃灯箱广告,上面大字写着“分享冰箱”几个大字,同时标注着“拒绝舌尖上的浪费”。“要知道,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吃不下且依旧完好的食物,被丢进垃圾桶,却送不到需要的人手中,分享冰箱,分享爱心的力量。”
后面还有分享冰箱食物的标准以及征集义工的启事。“当然,冰箱所要的食物是有标准的哦,不放生肉、生鱼或生蛋,熟食必须是当天的,而且得用干净的饭盒盛放。包装类食物必须有生产日期标注,我们将会安排工作人员每天记录,食材两天没被取走,我们将做卫生清除,当然这个需要长年累月的人员执行。只要你有意向,都可以加入我们的团队,成为一个轮值整理分享冰箱的义工。”
初衷:拒绝浪费 冰箱将24小时使用
为什么会想到设置一台“爱心冰箱”?巷内牛肉馆工作人员吴永星告诉记者,他们开这家牛肉馆已经近一年了,此前每天都要扔掉一定的食材。“为了保证菜品的新鲜,餐馆每天都要扔掉部分食材,周围饭店也有这样的情况。”这里面除了部分主食外,还有大量未加工的配菜,提前准备的食物肯定会有部分多余下来,倒掉实在太可惜了,可是放着又不新鲜了。
巷内牛肉馆负责人阿源则表示,他平日里经常看到有一些流浪人员到街头垃圾桶里翻东西吃,“其实里面很多东西都已经腐烂变质了,看了让人觉得心酸。而有些来我们店里消费的一些顾客一盆火锅剩下了不少,火锅是用公勺打的,锅里的食物都还比较卫生,倒掉很可惜。”后来有朋友跟他们提建议说国外现在流行“分享冰箱”,他们了解了一下,感觉这个主意不错,既可以拒绝浪费,又可以帮到真正有需要的人,也算是回馈社会的一种义举吧。
几个人说干就干,特地花一千多元去买了一台新的立式冰箱,又了数千元将门店原来的一个铁门换成现在的木头框架,给冰箱当“家”。“冰箱将24小时使用,即使我们下班了它也不会断电,更不会上锁,任何人都可以自己拿走食材,或者已经做好的饭菜。”吴永星解释,虽然也有朋友替他们担心会不会有人将冰箱拖走或者弄坏,“但是我们相信这样的情况不会出现。”
行动:网络发号召 不少人积极响应
真的会有人来拿取食物吗?“没人知道就没人来拿,所以我们最近也在网上、周边号召了一下。”吴永星透露,他们之前在朋友圈发布了这个消息,很多朋友和顾客都积极响应,有的人赞叹“泉州有温度哦”,有的人表示这是“爱心的传递,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看到这么多支持的声音,他们觉得,即使额外花费电费、花时间管理,设立这样的冰箱也是非常值得的。由于力量有限,他们也向周围的居民及饭店发出了倡议,可以将他们多余的食物放置在这一“爱心冰箱”里。
“我们倡议大家可以将剩余的、新鲜的食物放在这一爱心冰箱里,也希望泉州能设立更多这样的爱心冰箱,不浪费粮食。”吴永星认为,要将这个“分享冰箱”的理念传播出去,至少是周边一定区域内大家都知道了这个爱心冰箱,有人存放、也有人拿取,才能让这个做法继续运转下去。
疑问:如何保证食品新鲜?
食材一多,如何保证冰箱内的食物没有腐坏呢?吴永星表示,他们会把剩余的、依旧完好的米饭、牛肉做卫生处理,用干净的饭盒存放在店门口的冰箱,并且贴上标签,标明食用期限。餐馆也在上班前会对冰箱的食材进行清理,超过两天没被取走的将被清理掉,“而且我们也会仔细查看包装是否整洁,避免拿取的人吃到过期、变质的食物。”
阿源表示,11日晚上因为店里饭菜全部卖完,因此他们在冰箱里面放置了一些饼干,今日早上发现被取走了一些,应该是很晚才取走的。中午他们放了四五份米饭和牛排,下午也被取走了不少。“这种公益事业需要时间的沉淀,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
部门:商家应负起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已派人前往监督指导
泉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科室工作人员表示,因为分享冰箱内的食品是无偿提供给需要的人,因此并不属于经营行为,而是商家的一种公益行为,但虽然是公益行为,商家也应负起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为冰箱内存放的食品的安全负责。
该工作人员表示,食品安全无小事,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非常重视、关注这个新生事物,今日下午他们已经安排鲤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前往现场,就食品存放、标签标识、日常管理等相关制度的落实进行现场监督指导。
他表示,“分享冰箱”虽然是公益行为,但商家储存不当的话还是会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因此现场工作人员对商家储存食品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应分层分区,品种要适当,对生熟食品要进行隔离存放。其次要对食品的储存时间进行控制。
存放酸奶、冰淇淋等对储存温度有要求的食品时应按照相应温度标准进行储存。还应该在显眼位置对食品的保质期进行公示、提醒。同时还应该对储存夺得食品品种进行筛选,凉菜、生食水产品等高风险食品不宜放入。还应该安全牌人员对冰箱内的过期食品进行清理。此外还应该在显眼位置贴上温馨提示,提醒市民拿取冰箱内的食品后应及时关闭冰箱门。
专家:是一种善举 要注意一些管理细节
华侨大学通识教育学院肖北婴副教授表示,“分享冰箱”的做法,对于帮助处理即将过期的食品,维护食品安全,减少食品浪费,以及帮助解决贫困家庭经济困难都有积极的意义,是一件好事,一种善举,体现了当代社会的“分享”理念。
不过,肖北婴提醒,这个做法也要注意一些管理细节,比如应解决与保证分享食品的卫生安全问题,因为食品安全大于天,食品的捐赠相对于其他钱物的公益慈善捐赠更特殊,对公益慈善的组织与运作,有着更高的要求。食品卫生安全法规的遵守不能因为是公益慈善就被忽视忽略。
还有就是怎样从政策上帮助其具可持续性,“分享冰箱”要持续才会有效果,产生社会效益,需要政府、企业商家、公益组织之间的互补与合作,如何能够健康发展并且有效益,并不取决于其初衷有多美好,而在于其本身能不能得到政府与社会的哺育和补血,能不能在政府的帮助下,建立起精细化的运作机制。
他建议,其实“分享冰箱”所在社区可发挥一定的督管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