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松 黄洁
随着北京市“七五”普法号角吹响,各区司法局纷纷行动起来,各具特色的基层“七五”普法规划相继出台。《法制日报》记者注意到,与市级整体规划相比,区级普法规划更加细化,“自选动作”亮点颇多。北京市朝阳区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指导思想中明确,要紧紧围绕朝阳区发展目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主要任务指明“大力宣传生态建设、安全生产、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等一系列具体要求;重点对象不忘在朝阳区占有相当比例的“流动人口”……
满篇“朝”味的“七五”普法规划背后充满“玄机”。
2016年4月28日,包括政法委、法制办、公检法机关等在内的重点普法对象的重任单位齐聚一堂,领导干部普法成为这次会议的核心问题。不少人都提出,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在“七五”普法中同样不能放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应该将法治教育列入公务员教育的年度培训计划之中,加强监督考核力度。这些建议,随后融入到“七五”普法规划的“自选动作”中,表述为“把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干部教育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纳入初任培训和任职培训的必须内容,在其他各类培训课程中融入法治教育内容,创新法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朝阳区司法局法宣科科长张静告诉记者,朝阳区“七五”普法规划调研工作启动很早,2015年“六五”普法验收时便已将“七五”普法规划调研列入普法验收工作提纲,边检查验收边开展起草调研。正因如此,朝阳区“七五”普法规划全面总结了全区“六五”普法工作,直面仍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验收与调研相结合的模式也帮助规划起草者们更充分地了解了基层群众对普法的需求。“例如,朝阳区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很快,随之而来的社会矛盾也比较突出。我们在‘七五’普法规划中专门提到了对物业管理纠纷的法治宣传任务,这在全市的规划中并没有提及。因为我们的领导干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新的普法规划便着重加强了这方面的规定。”
下转第六版
上接第一版
除此之外,记者了解到,朝阳“七五”普法规划的“朝”味还来自于多渠道的“开门纳谏”。今年4月,一项“我为‘七五’普法规划建言献策活动”面向全区展开,收集针对法治宣传的意见建议,调查问卷则同步发送到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手中。“人大代表们反馈的意见建议,包括在对青少年的普法教育中加强互联网方面法律知识的普及,丰富普法的形式;对普法工作的监督、考核和评估方面,应该充分考虑基层工作现状和实际,增强考评指导标准和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等,这些意见,我们最终经过讨论都写进了‘七五’普法规划。”张静说,反反复复的调研、征求意见、讨论,朝阳的“七五”普法规划七易其稿,才最终形成了全区下发的版本。
对于这份关系到未来5年朝阳区法治建设的规划,朝阳区司法局局长王远捷表示,朝阳的“七五”普法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坚持将北京市的要求和朝阳特色相结合,力争做到站位高、结合准,同时坚持阶段性和长远性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核心目标就是要满足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宣传的需求,在全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接下来,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把规划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分解到有关责任单位的目标任务也将进一步细化,并建立健全此项工作的考评指导标准和指标体系,量化综合考核指标,进一步明确落实普法主体责任,确保规划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