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玉菁
拿着存款单据去银行取现,是最正常不过的业务了,但是你会想到客户手中的存单是假的吗?日前,中国农业银行江都支行就发生了这样的事:一客户手持一张面额为1300万元的“存单”到柜台要求取现,被工作人员发现是一张假存单。目前相关人员正在接受警方调查。
事件还原
银行现1300万元假存单
日前,一名女客户手持一张面额为1300万元的“存单”到农行江都支行要求取现。这原本是再平常不过的业务了,不过柜员却发现“存单”疑点颇多。
“首先,它纸质较光滑,大额存单无芯片,加盖的业务公章为彩色打印,无盖章所显示的明显油迹浸透痕迹等。”知情人士透露。随后,该柜员向该名女客户询问“存单”来源,客户称是男朋友给她的,没想到却骗了她。农行江都支行工作人员立即报警,警方抵达网点后将该客户带走做进一步调查。
据了解,由于方法得当、处置及时,该案件未对农行江都支行造成资金损失。
如何甄别
从纸质、字体、公章等可判断
记者从农行江苏分行官方微博所提供的涉事“存单”图片中看出,这是一张储蓄“存单”,储种为整存整取。存入时间为2016年9月22日,存入金额1300万元,存期一年,年利率1.75%,到期日2017年9月22日。由此可见,这应该是一张经过伪造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单据。
“这次能成功截获假存单,也是银行经办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强,严格执行凭证审查规定的结果。”我市不少银行人士称,这张“存单”虽然伪造得颇为逼真,但仍逃不过业内的“火眼金睛”。
“由于此前外地曾出现过多起伪造银行凭证案件,全市上岗柜员也都被要求通过系统培训。”江苏银行扬州分行一位柜员表示,至于存单的甄别,一要摸,二要看,主要从存单的纸质、字体、业务公章、开户行、经验等一系列要素来综合判断。
法律提醒
最高可判无期徒刑并没收财产
伪造金融凭证,这将会涉及什么法律后果?记者咨询北京法律界人士获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7条: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初步来看,该女客户若完全不知情,其男友无论有心无心,都至少触犯了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如男方明知存单为假,故意委托女方取现,男方还加犯了金融凭证诈骗罪;如女方明知存单为假仍去取现,那女方也触犯了金融凭证诈骗罪。”这位法律界人士解释,无论是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还是金融凭证诈骗罪,最高量刑都是无期。当然,具体还要看案件的调查取证情况。
该业内人士提醒广大市民,伪造、变造金融票证将触犯刑法,若同时触犯金融凭证诈骗罪,一般来说是从一重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