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2 星期二

技工教育,为何“风景这边独好”?

来源:中工网 编辑:颜学辉

中工网讯 (记者黄康 杨明清)“前不久,青岛四方机车车辆技师学院举行了一场招生入学考试,原定1600人的招生计划,报名人数却逼近3000人。”青岛四方机车车辆技师学院负责人邓竹利说,通过入学考试的形式来筛选新生,且招生形势如此火爆,这一现象在当地已阔别多年。

为了提高生源质量,今年招生报名工作启动前,青岛四方机车车辆技师学院决定搞一次考试。 “说实话心里没底儿,就怕报名人数不够,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谈及此事,邓竹利仍有些后怕。

让邓竹利欣慰的是,最终录取比例接近2:1。这只是青岛市技工教育日渐火热的一个缩影。“上一波技工院校的招生热,大概是2008年前后。通过入学考试形式筛选学生,差不多是20年前的事了。”青岛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技校招生顶峰的2008年,当时全市一年招生1万人左右。此后连年下滑,2010年、2011年跌至谷底,一年招生仅8000人左右。而最新的数据是,目前该市共有技工院校23所,在校生约2.7万人。

在全国技工院校招生整体下滑的背景下,技工教育,为何“风景这边独好”?该负责人认为这是当地制度化的校企“联姻”结出的硕果。他告诉记者,企业众多是青岛发展技工教育的一大优势,2012年开始,当地部分行业组织、技工院校和骨干企业牵头采取股份式、兼并式、联合式等形式,相继组建了9家技工教育集团。这一举措不仅破解了技工院校生源、资金不足等发展死结,学校办学所需的设施设备、实训基地也有了着落。

“技工院校脱胎于企业,与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实施集团化办学之前,校企合作多是凭感情,缺乏制度性约束、规范和激励,现在则有了制度化保障。”曾担任青岛市石化高级技工学校校长、现任青岛海湾集团副总经理的黄虎林认为,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将过去十几年技工院校与企业渐渐疏远的关系重新加强。

以四机技师学院为例,学校结合高速动车对国际焊工培训需求量增加的实际,将传统的有色金属焊接专业改造为国际焊接专业,具备了承接行业内企业订单培训的能力,并成为欧洲标准国际焊接证书青岛考试基地。仅此一项,3年来为学院增收2700万元。

据了解,日前出台的《青岛市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意见》明确,1家技工教育集团原则上要联系5~10家行业企业,目前全市9家技工教育集团加盟企业和学校达210余家。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