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宁晖/文
〉〉
“民宿热”更需要理性与持久
国庆期间,朋友托笔者在温岭沿海订几套民宿度假。考虑到假期房源紧张,他特意强调,价格高点无碍,只要拿到房就行。凭着这种订房的豪气,在标准化酒店圈子里,一般都能拿到房间。结果是,电话打了一圈,均被告知,民宿两周前就已订满。最后是碰巧有外地游客担心台风和暴雨影响退订了数间海景房,才捡漏落实。
类似笔者的这个订房故事,在温岭民宿界,近两年几乎每个周末都在演绎着。这种直观反映产业供求关系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助推着温岭民宿业高歌猛进式的发展。而温岭民宿热的主推因素,则是温岭全域旅游开发带来的产业自身吸引力。从2015年民宿业迎来发展高潮开始至今,石塘镇五岙村、沙头村、松门洞下村等地的那一片片山头,到处在整饬、修葺本已荒废数年的石屋。截至目前,已经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民宿近二十家。以目前的态势,这个数据肯定还将不断递增。
温岭民宿之热,只是国内近年来民宿热的一个缩影。国内旅游民宿的先发地区杭州的民宿家数比起5年前,足足翻了5倍多。在民宿热的大背景下,民宿经济的高起势已不可逆。而当该产业发展逐步走向高潮时,要素制约与行业瓶颈等问题必定接踵而来。杭州、德清等地区出现的门槛降低、经营不善、同质化等问题,导致了行业两极分化愈演愈烈。温岭民宿业发展则伴随着业态种类单一、配套产业缺乏、基础建设滞后等问题。尽管民宿热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着,但作为一个新的旅游业态,如何在这场狂热中演绎得更加理性与持久,必定是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
据业内初步估计,民宿现在正以10%~20%的速度在增长,风头正劲,温岭何尝不是?但住过民宿的人,又常常有这样的感受:价格有点贵,舒适度不够,下一次可能不去了。还有更主要的是,缺乏夜间配套生活,游客只能留下来住一夜。
近年来民宿热的掀起,从消费心理分析,溯其源,应该是对当今城市“千城一面”的反叛和对传统村落不断消失的追忆。所以,消费民宿,其实是消费者在寻求一个释放心灵的栖息地。近阶段被民宿业主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要情怀还是要利益。其实,情怀与利益可以兼得。当消费者厌烦“千城一面”城市空间时,民宿肯定可以代表一种情怀,代表一种本真的生活状态。
这种情怀,需要经营者考虑留下客人的元素和配套项目。这种情怀需要每个民宿经营者拥有,只有拥有这种情怀,才能使民宿在装饰了精美居住空间的基础上,真正营造自由洒脱、纯粹自然的生活氛围。这种生活氛围,要有休闲、互动、体验、游乐、文化等功能的嫁接,要有旅游过程必需的新鲜感、体验性和高品质。
只有如此,才能使得民宿成为消费者认同的生活空间,而不是苟且住一晚的乡村豪华旅馆。这样,民宿之热才能在理性与持久中实现产业壮大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