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我会以这样的方式认识北京。”20岁的赵洁楠一直以为,第一次来北京,自己应该会去天安门广场倒立,去故宫、圆明园、颐和园与历史拥抱,去爬长城当好汉,去王府井吃烤鸭……
但她现在,已在34摄氏度的高温下,拖着水肿的双腿从北四环到西二环,走了近3小时。
7月16日,赵洁楠与26名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的伙伴、5名学校指导老师,一同乘火车抵京,开始了“就业体检”暑假实践活动。27名95后大学生,要用兜里仅有的50元,在北京吃、住、行,自己找工作挣钱,生存15天。
“每天三餐都在配水啃5毛钱的馒头,渴了就找路边的奶茶店要几块冰化成水喝,每天都在换不同的工作,每天来回都要走近30公里路,累到身体没有知觉……”赵洁楠掰开手指头数着自己的例行公事。
从来没有吃过这样的苦
汗水顺着她的脸颊不停地往下淌,嘴唇干得起了皮,手机导航时不时发出“前方800米处左转”“前方1公里处继续向前直行”的声音,赵洁楠低头看了看时间,她必须要走快些了,还有两公里路,不快点就要迟到了。
为更好地营造生存体验的环境,赵洁楠和同学住宿的地方十分简陋偏远,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里一栋快要拆迁的宿舍,除了每天需支付15元的住宿费,多数同学都要步行几个小时去工作。“不出去的话,第四天就得卷铺盖回家了。”
此次赵洁楠的目的地,是公主坟附近商场里的一家早教中心,她头天应聘上了这家店的业务推广员。
这是她来京10天里做的第4份工作。
赵洁楠说,“就业体检”活动的初衷是希望同学们能够多去尝试不同的工作,体验不同岗位的辛酸艰难。此前,她已做过餐厅服务员,在某教育网站做过例题整理,派发过传单。
用纸巾把脸上的汗擦干,到了工作地点的赵洁楠马上投入工作。她需要说服13名顾客进店并留下联系方式,才能拿到一天70元的薪水。“好在是周末,商场人流量大,完成工作量的难度不大。”
截至目前,赵洁楠兜里的钱已从最初的50元增加到了519元,但她还没来得及去心心念念的天安门看上一眼,每天除了馒头,偶尔挣得多了才会奖励自己一个肉包子。
赵洁楠说:“过去从来没吃过这样的苦,以前也不太懂坚持的意义,既然此次实践全程都是苦的,就将吃苦进行到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