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帅通讯员钱瑜
本报讯“网上有区里的法律专家给我出谋划策,调解室内又有‘老娘舅’帮我分析情况,拖了这么长时间的事情总算了结了。”最近,家住洪合镇的沈先生格外开心,一起让他头疼许久的合同纠纷总算是圆满解决了。线上远程指导矛盾调解,线下调解员面对面说事拉理,正是借助这“实体+网络”的线上线下联动调解模式,让矛盾纠纷化解效率得以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秀洲区始终坚持重心下移、固本强基,在和谐增量上做足加法,在矛盾存量上做尽减法,千方百计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实源头治理这篇大文章。秀洲区还在原有大调解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实战功能,在多元化解中心实体平台上开通自主研发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信息系统,集信息采集、分级处理、分析研判、视频指挥、实时跟踪、催办督办等于一体,实现矛盾纠纷早预测、早发现、早分析、早应对,夯实了平安秀洲的基石。
信息不畅便容易造成矛盾纠纷的“肠梗阻”。为此,秀洲区特别依托已建成的三级网络,实现了信息的互联互通。“我们在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信息系统用户平台上,设置了矛盾纠纷类型、时间、地点、主要当事人信息、基本情况、化解情况、调解员等诸多要素,页面上一目了然。”区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不仅如此,秀洲区还特别安排了专人收集、录入、上报矛盾纠纷,并使三级信息网络与“平安建设信息系统”相通,实现了每五分钟一次的数据抓取,确保信息得以实时采集、实时更新,不让信息出现“肠梗阻”。
那么,收集到矛盾信息后,又该如何及时处理矛盾信息呢?“我们通过三级信息系统用户平台对无法处理的矛盾纠纷进行逐级上报,建立起了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网上纵横联通的快速反应机制。”该负责人表示,通过快速反应机制能够实现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调解场所与专业咨询机构之间立体的交互联动,让矛盾纠纷可以得到及时解决和处理。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已成为各地重大决策的刚性门槛。在建立健全信息网络的同时,秀洲区还依托“大数据”,对区域情况进行综合研判。“在秀洲网络地图上,我们根据色带进行区分,可实时掌握矛盾纠纷区域发生地状况,为分析研判提供最基础、最直观的数据显示。”该负责人介绍,利用该技术可以对辖区内矛盾纠纷每周、每月、每季、每年变化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研判,自动生成相应的柱状图、饼图、曲线图等,分别显示不同矛盾纠纷占比或同一矛盾纠纷的时段变化。
不过,对于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重大复杂矛盾纠纷,秀洲区则实行一事一分析、一日一研判,研判结果将及时报送区级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尽力做到主观与客观、定量与定性、静态与动态、人工与智能相结合,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此外,区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还为全区所有镇级指挥中心安装视频监控,并预留一定数量的视频接口,方便后期接入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视联网技术可以打破距离限制,比如说,如果镇级多元化解中心在矛盾纠纷调解过程中,需要区级指挥中心提供人力支持的,可即时通过视频连接,邀请调解专家库人员参与,实现跨区域、面对面的实时指导。”该负责人介绍,镇级多元化解中心一旦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或者其他紧急情况,区级指挥中心指挥人员可通过远程视频连接进行远程指挥,极大地提高化解处置效率,实现“同台指挥、协同行动、动态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