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0 星期三

河南籍航天员陈冬为了航天梦训练6年几乎与外界隔绝

来源:大河网 编辑:吴海东

陈冬父亲昨晚看新闻中关于儿子的事

陈冬小时候的“妞妞”造型(翻拍)

19年前,上高中的陈冬追着物理老师问太空失重的问题

“为什么会失重?失重之后是什么样子?”

今天 陈冬要真正体验失重了

河南商报记者

程亚龙 王苗苗/文

唐韬/图

今年70岁的物理老师张钦至今还记得,当年还是毛头小子的陈冬在高中时的课下追着他问关于失重的问题,“为什么会失重?失重之后是什么样子?”他解答说,失重就是人飘在空中,站着和躺着一样舒服,等有一天你到太空就能感受到了。没想到,19年后这句话真的在陈冬身上应验了。

陈冬,高中毕业于洛阳铜加工厂职工子弟中学(现洛阳第二十二中学)。他成为继航天员刘洋执行载人飞行任务后,第二位登上飞船出征太空的河南籍航天员。

【喜讯】

家里的电视还没送到

老爷子去邻居家“看”儿子

10月16日,对于不少人来说,是个再平常不过的周末,但对于我国航天事业,以及籍贯郑州、移居洛阳的铜加工厂老员工陈树林来说,则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天。“儿子要作为航天员上太空了,激动!”陈树林说。

昨日上午,中央电视台直播“神十一”新闻发布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表示,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已经四年没回老家的陈树林焦急坏了,去北京帮陈冬照顾双胞胎儿子之前,把家里的电器都变卖了,好久没回家,回来时新电视还没送到,陈树林只能跑到邻居家看发布会的直播。

看着电视里儿子陈冬出现在画面里,陈树林脸上露出笑容,“一周前儿子出发去酒泉集训,才得知有可能要登上飞船,今天算是吃了定心丸。”陈树林激动地说,“今天这么多人关注,希望儿子不辜负大家的期待,顺利完成出行太空的任务。”

今年已经79岁的陈树林在看电视时,不断地接到老同事、亲戚的电话,“电视里是你儿子吧?祝贺啊。”老同事贺兴久在电视上看到陈冬后称,之前只知道陈冬是飞行员,但没想到会登上飞船去太空,前天跟陈树林一起吃饭,还没听他说过,“看着从小在身边长大的陈冬能登上飞船,真是惊喜、激动。”

【陈冬印象】

小时候被称为“妞”

在陈冬的家中,至今还存放着一张陈冬小时候被扮成“女孩”的照片,照片里头发盖过耳朵的陈冬扎着个小羊角辫,眯着眼睛咧嘴笑着。拍下这张照片的贺兴久说,他的孩子与陈冬同岁,小时候经常带着他俩玩。

“小时候眉清目秀的,很可爱,大家都叫他‘妞’。”陈树林在洛阳铜加工厂的同事陈海良说,陈冬慢慢长大后,男孩子的气概就出来了,干啥事也有主心骨,“看他大学那时候从长春寄回来的照片,那穿着军装站在飞机前,多精神、帅气。”

曾经是校足球队队长

“他凝聚力很强,同学们都听他的。”目前已从洛阳二十二中退休的体育老师马俭介绍,他虽然没有教过陈冬,但以前学校的足球队里,陈冬是队长,带着学生们去参加联赛,队员们都听他的话,在他带领下球队好像还曾进过洛阳中学足球联赛的前三。

在陈冬的多位老师眼中,陈冬不仅学习突出,各种体育活动也从不缺席,“基本上是多方面发展。”因为出生在郑州的陈树林上学时曾练过中长跑,所以对陈冬的身体素质也格外重视,这为陈冬日后成为飞行员奠定了基础。

1987年在学校负责飞行员招聘体检的马俭介绍,当年学校共有7个学生通过初选,但后来到郑州复检又到济南检查,检查项目越来越多,有几个孩子在一轮轮的检查中被刷下来,但陈冬和另一位女学生余琳通过了最终的测试,最终高考文化课也通过了,被长春飞行学院录取。

上初中时和双杠差不多高

就想着要“撑起来”

现在在洛阳师范学院工作的陈冰,和陈冬一起度过了初中和高中的六年时光。“从小就在一起耍,初中更加亲密些。”提起陈冬,陈冰笑了,“俺俩没少PK。”

上初中时,陈冰和陈冬个头都不高,但喜爱运动的俩人同时爱上了双杠。“那时太低了,站起来估计跟双杠一样高,想要撑起来太难了。”于是俩人相约没事儿就去操场撑双杠。

有天早自习下课,陈冬兴冲冲地跑来找陈冰,“说他能撑起来了。”惊讶之余,陈冰和陈冬利用课间5分钟时间跑到操场,陈冬轻轻跳起,一下子就撑了起来。“他是那种做什么事都特别坚持的人,只要认定了就会坚持下去。”陈冰说,高中时,陈冬想在班里组建一支足球队,就研究各个位置球员的特点,并根据自己对同学们的了解,安排给合适的同学,“不管做啥都特认真。”

这个坚持认真的劲儿,陈冬一直坚持到了现在。在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的眼里,陈冬各方面都很优秀,各方面都很全面,没有明显短板。“陈冬能入选航天员是一个必然,他认准的事儿,总是全力以赴,厚积薄发。”黄伟芬说,在备战“神十一”的日日夜夜里,他和景海鹏共计完成了3000多个学时训练。

【训练】

为了航天梦训练6年

几乎与外界隔绝

2012年,在当年的铜加工厂子弟学校带过陈冬6年的班主任老师姚志强刊登报道找“失踪”的陈冬。回忆起当初为何要刊登这则报道,姚志强一个劲儿地笑着说,“陈冬当时是我的‘左膀右臂’,俺俩配合得特别好,很默契。”

高中毕业后,陈冬不定期会给姚志强打个电话,但后来却突然没了消息。“跟电话换号也有关系,但我找了很多方式,也没联系到,就有些着急了。”昨日下午,姚志强接受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说。

然而,当时的姚志强老师却不知道,为了实现飞天梦想,那时的陈冬正在航天城全身心地投入训练,整整6年,几乎把自己和外界隔绝。从军校毕业后,当飞行员、中队长、大队长……陈冬一度以为“此生只能和蓝天为伴了”,直到2009年,陈冬顺利进入第二批航天员面试,他才站在了飞向太空的起跑线上,开始了“异常难熬”的日子。

姚志强还说,昨天下午5点左右,陈冬给他打来电话,报了个平安,称会努力完成任务,让大家不用担心,“说任务完成回来洛阳时,还要来看我。”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