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01版
海口把小街小巷当作“天大的小事”来做。今年还将投入6.92亿元,改造小街小巷1576条。龙舌坡这条老街如今干净整洁,店铺招牌镶嵌上的镂空的“龙形”图案,隔离杆留白处点缀的梅兰竹菊的墙画,和过去脏乱相比,这里已是全新的面貌。
营造氛围传播文明风尚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社会氛围潜移默化的熏陶不容忽视。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在海口的文明创建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海口2016年“最美家庭”评选活动上,全市20个“最美家庭”、20个“好家风、好家训、好故事”家庭及20个“海口美丽阳台(庭院)”家庭获得表彰。
被命名的“最美家庭”中,有拾得6万元现金归还失主的马牙古拜家庭;有同时照顾瘫痪的公公婆婆,生活困难,仍坚持捐款捐物帮助他人的岑彩英家庭;有热心公益、关爱帮扶低收入群体、引导村民致富、四世同堂的吴利华家庭……
好人是一种向善的力量,能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在去年2015年“海口好人”表彰大会的现场,100位椰城好人从这里领走属于他们的荣誉。“其实文明的门槛并不高。”省卫生学校爱心协会志愿者黄小雪说,在了解了这些“海口好人”的事迹后,她发现原来奉献、诚信、责任、担当这些崇高的道德情操,也可以来自身边的普通人。
随着善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开花、结果,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海口“好人”的队伍,聚集成“好人”群体,形成颇具规模的文明风尚。
全民参与争创文明城市
长效管理机制是为了让市民服从,营造文明向上的氛围是为了让市民从内心认同,但如何让文明素养内化为市民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呢?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就是要让每个市民都能‘我知晓、我参与、我奉献、我受益’。”夏伟东认为。
72岁的白爱萍是海口的“双创”名人,作为“双创”志愿者,她每天拿着大夹子上街,边巡查边捡垃圾,发现问题立马拍照向有关部门反映。如今,白爱萍还参与了多档电视台的节目,并且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节目《白阿姨来了》,通过各种方式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
为激发市民参与管理、创建城市的热情,海口发起了“随手拍”“小手拉大手”“双创监督员”等活动。海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从去年12月份起开展交通违法“随手拍”活动,截至7月25日,共采纳2.8万多条举报线索。海口交警支队支队长李辉说,通过这样全民参与、监督的方式,增强了市民的交通法治意识和参与交通管理的主动性。
在海口,文明正成为一种风尚,从一个人传向一群人,从一群人感染一城人。在文明之风的吹拂下,这座城市的文明气质愈加浓郁、丰盈,文明素养在每个市民的血液中流淌。
(本报海口10月16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