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1 星期四

差异性放假为何难执行?

来源:新民网 编辑:吴海东

今年十一黄金周“只见人头不见山头”、“高速路变身停车场”的现象尤为突出,不少人设想错峰放假会解决这一问题。去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到“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后,全国至少已有11个省份出台了鼓励2.5天休假的意见,提倡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实行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但至今错峰休假仍然难以落地。

错峰放假面临着3个阻力。

首先,对错峰放假,各地的各单位协调难度大,执行成本高。错峰放假实施涉及社会各行各业,由于各单位或地区放假时间不同,企业之间经济交流合作需要避开更长的假期时间,工作周期变长,效率下降,由此会带来大量经济损失。同时,全国各地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为了支撑不同人的放假时间,需要构建更多方案应对,增加了社会服务体系人员工作量和协调难度,监管难度加大,管理经济成本大大提高。

其次,错峰放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弘扬国家倡导的价值观与传统文化。指定节日放假在于倡导人民继承弘扬传统文化以及纪念重要事件。国庆放假就是为了纪念新中国成立,如此时错峰放假,将导致同一时间放假的总人数减小,过节的气氛也将弱化,削弱国家对节日独特意义的弘扬,让传统意识淡薄。如果不同人群放假时间不同,我们与家人、朋友的团聚和结伴出游将变得更加困难。

最后,错峰放假并非有效解决出行拥堵、提升游客出行满意度的唯一法门。出现出行拥堵与体验感受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出游人数多以外,景区和旅游公司管理不善、游客素质不高以及选择景点跟风从众的心理都是重要原因。由于新旅游法出现,跟团旅游价格上涨,性价比下降,更多游客转而选择自驾游,并且盲目跟风,造成道路交通车流量变大。同时,小部分游客不遵循法律法规造成大量交通事故,大大增加了高速路拥堵现象。

如果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提倡差异性休假,加大宣传力度,各地各行业能够因地制宜,摸索出一条不拘一格、行之有效的差异性放假方式,“只见人头不见山头”的窘境将有所缓解。文/张建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