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今年来,屯溪区把民生工程纳入重点工作高位推进,尤其在民生工程资金给付及实施过程中,突出机制创新、重在求实求效。截至9月底,全区32项民生工程有“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城乡医疗救助”等12项民生工程提前完成年度任务,其余20项基本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
面对财力紧张的大环境,屯溪区坚持优先保证民生支出需要。地方各级配套资金采取预拨、代垫上级补助等方式,开辟民生工程资金拨付“绿色通道”,优先安排。为提高资金使用绩效,该区每项资金都有专门的管理办法,做到资金安排到哪、管理就覆盖到哪。1-9月份,全区累计完成投资2.63亿元,投资完成率为93.92%。
有了资金保障,各责任单位积极想办法、出实招。该区以当年项目10月底前基本建成,11月底前全面完工为总要求,与各镇、街道和相关责任单位签订民生工程目标责任书,层层抓落实,特别是对建设周期长、工序复杂的工程类项目,提前做好规划、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工作,确保项目早开工、快推进。区民生办科学制定项目实施进度安排计划,加强联系、调研和协调,32个民生项目全部分解到各镇、街道、责任单位、细化到时间点、具体到实施点、落实到责任人。工程建设类项目按照“3月底前启动,11月底前完工”的要求,由各项目主体科学细化工期,狠抓落实,确保做到“项目当年开工、当年完成建设任务、当年发挥使用效益”。进一步完善区、镇、村(居)三级民生工程联络员工作机制,强化服务意识,做到多方联动,协调推进。
屯溪区还坚持问题导向,确保民生工程持续发挥效益。该区人大、政协、督查组等单位积极参与民生工程监督、走访、调研,对民生工程的政策落实、工作进展、任务完成、工程质量、建后管养、实施成效进行监督检查,实事求是地反映民生工程实施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同时,不断完善民生工程政府购买服务和建后管养机制,充分发挥民生工程的资金效益、政策效益、项目效益和公共效益,让民生工程持久惠及百姓。·陆海峰王盛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