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总规模28.1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02日元)的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正式出炉,规模仅次于2009年的56.8万亿日元和2008年的37万亿日元,是金融危机后第三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
日本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意在投资基础设施和改善公共服务,并期待借此将日本经济拉出通货紧缩泥潭。但这项被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称作“投资未来”的计划能否如愿生效?能否帮助失速的“安倍经济学”重新启动?
“安倍经济学”存在局限性已是多数经济学家的共识。日本央行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带来的日元贬值和股市升值已出现反转,企业业绩开始下滑,个人消费依旧低迷,通缩风险如影随形。安倍希望借助财政刺激重振经济,但愿望可能再次落空。
从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的资金来源看,日本国家和地方财政直接支出约7.5万亿日元,财政投融资约6万亿日元,其余约14.6万亿日元将来自金融机构和民间企业投资。
但如何确保资金来源,却令日本政府挠头。日本财政状况本就捉襟见肘,政府债务总额已超1000万亿日元。2015年度日本财政决算盈余只有2544亿日元,因实行负利率日本政府2016年度可节省国债利息开支1.8万亿日元,但两者相加仍与7.5万亿日元相差甚远。